3月11日上午,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后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,多次提到市場主體。李克強表示,本屆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就是“堅定推進改革,減除繁苛,維護公正,培育和壯大市場主體和新動能,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?!?/div>
如何激發市場活力?李克強提到了一系列措施,包括減稅降費、充分就業、推進“放管服”改革等。這些措施讓市場主體層出不窮、生機勃勃。
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,2021年新登記市場主體2887萬戶,日均新登記企業2.5萬戶,年末市場主體總數達1.5億戶。
“我國市場主體已經達到1.5億戶,比十年前凈增了約1億戶,主要是民營市場主體,其中個體工商戶達到1億戶?!崩羁藦姳硎?,“放管服”改革是為市場主體改良生長的土壤,減稅降費是為他們施肥澆水,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是要推動更多的市場主體能夠生根發芽。
對于中小企業來說,減稅降費是最直接、最公平、最有效率的方法。李克強指出,施肥還得要施到根上,根壯才能枝繁葉茂。這次實施的大規模減稅降費是退稅和減稅并舉,規模2.5萬億元。所謂退稅,就是按照稅制的設計,對市場主體類似于先繳后返的稅額,采取提前退稅的辦法,一次性把留抵的稅額退給企業,規模在1.5萬億元以上。如果效果好,國家還會加大力度。
對于小微企業的退稅,李克強特別強調了制造業和研發服務業。李克強表示,今年6月底以前,把小微企業的留抵稅額一次性退到位,把制造業、研發服務業等一些重點行業的留抵稅額在年內全面解決,對小微企業的增量留抵退稅逐月解決。
保持制造業比重穩定,已成為事關我國國民經濟全局的重要課題。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,2021年,我國制造業增加值規模達31.4萬億元,占GDP比重達27.4%。自2010年以來,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已連續12年世界第一。2021年高技術制造業、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.2%、12.9%,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28.6%、45%。
針對中小微企業、制造業企業發展,相關部委已先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。比如,今年2月,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委出臺了支持工業發展18條政策和支持服務業發展43條政策,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和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。
上億市場主體承載著數億人就業創業。李克強表示,只要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,就能夠實現有些人說的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。對于新增需就業人員,要給他們以培訓等多方面支持舉措,用市場化的方法來解決就業問題。比如這些年我國在推動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,促進發展新技術、新業態、新模式,培育新動能。
以創業帶動就業為例,2021年,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,依托212家國家雙創示范基地開展了創業帶動就業示范行動,在各方共同努力下,全年累計創造就業機會416.7萬個,實際解決就業約200萬人,為高校畢業生、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發揮了重要示范作用。
“放管服”改革、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促進“六穩”的重要舉措,有助于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。李克強表示,“放”“管”是并行的,“放”不是放責,“管”是政府必須履行的職責。他強調,現在新業態新模式也在不斷變化發展,我們要不斷完善監管規定和方式,使市場主體真正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中競爭和發展。